年近五十而知天命之年的海菊不简单,她生长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她是方家庄村开起农家乐的第一批人,在她的带动下,有很多人从她这里掌握了技术和经营方式,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致富路。
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无论春秋冬夏方家庄村都张开双臂拥抱着游客。近年来,游客也养成了在方家庄村吃饭,到南山旅游的习惯,这给经营农家乐的方家庄村农牧民带来了创业的强大动力。
2月1日,记者见到的海菊是个敦厚爽朗的回族大姐,她的农家乐的规模是水西沟镇这一带最大的之一,快人快语的她显得十分干练泼辣:“我也就是一开始抓住了机会,别人不敢干的,我先摸着石头过河了。”
海菊开办的农家乐目前有各族员工15人,基本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与贫困人员,另有寒暑假勤工俭学大学生4人。员工既有水西沟镇本地的,也有其他乡镇的,有汉族的、回族的,也有哈萨克族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家相濡以沫,老板和员工之间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海菊对待员工的人生规划一向都比较开明,一有机会就鼓励他们出去创业,告诉他们要自己打拼,而不是永远给别人打工。目前从海菊这里出去创业的有卖锅盔的,有从打杂的干到大师傅的。
一位叫米娜的来自阿勒泰的哈萨克族姑娘,刚到海菊这里打工时什么都不懂,海菊没有流露出厌倦之情,通过海菊多年的言传身教,米娜学会了很多菜品的制作方法及管理方法。在农家乐,米娜与一位同在海菊这里工作的甘肃回族小伙相爱了,但是迫于现实条件,两人一直没有结婚。海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积极主动帮他们租婚房,并一手操办他们的婚事。婚后很快米娜就有了孩子,为了改变他们家里的生活状况,海菊又主动鼓励米娜用在农家乐所学到的经验去创业,并借钱支持他们。从选址到装修,每个环节海菊都亲力亲为,米娜把在海菊这里学到的经营方法和管理方式完全运用到小饭馆的营运中,小饭馆的生意异常火爆。
海菊早在2001年就起步干起农家乐,当时,她和丈夫艾力承包了两座蒙古包。当时,村里只有两家人干农家乐,海菊一家是其中之一,人们在海菊这里吃饭,上山游玩,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以前种地一年下来收入才5000元,自从干起了农家乐之后,有时一天的营业额就过万元。在海菊一家的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开始经营农家乐,一部分没有经营能力的村民舍弃不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就建起了大棚,或者搞特色养殖,无形中也给农家乐延长了产业链。
为了吸引游客,为了使农家乐生意更好,肯动脑筋的海菊意识到,老是“单打一”的拌面、抓饭显然是难以长久吸引越来越挑剔的游客的,丰富菜品、改善管理、扩大规模和善于经营,才是农家乐良性发展的生存之道。
依托地缘优势,乌鲁木齐县2003年开始对方家庄村进行了整体改造,这个村旧貌换了新颜,在海菊这些领头雁的带动下,几乎全村的村民都在围绕着农家乐忙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