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农家院里笑声多——德岭山镇小康村秋收小记
金秋时节丰收乐,农家处处笑声朗。走进德岭山镇小康村采访,信步走进一户农家。白色的二层小楼,整齐的院落,显示着这是一家勤劳且富足的人家。
  一男一女正在四轮车旁用脱粒机打葵花,经询问得知,男子叫白继军,女子是他的妻子。
  “今年的收成咋样呀?”
  “不错,今年虽然是个旱年,可是我们都安了滴灌,旱年也保丰收啊。”白继军停下手中的活儿,和记者聊起来。
  36岁的白继军,全家三口人,种着80亩地,今年的收成不错。他算了一笔账:“我的80亩地,种了40亩玉米、40亩葵花。玉米前些日子全部被养殖公司收走了。我不用打、不用拉,养殖公司按每亩1450块钱的价钱购买,人家开上机器直接进地里收割回去青贮了。这样,我一个人工都不用出,就有了58000块钱的进账。”
  “我种的40亩葵花全部是3939品种,个大颗粒饱满,今年亩产达到了400斤,今天上午就全部打完了。那会儿有个货主看上了,给我4块1,我打算打完后就去货主的选机上选,估计到时候又能卖个65000来块钱。”虽然白继军话语间在有意掩饰着过分激动的心情,可记者还是感受到了今年的增收给农民带来的无比喜悦。
  说起这两年的政策,白继军脸上升起了红高粱般的笑容:“种地是我们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这两年国家对我们农民的政策确实是好,种地不但减免各种税费,而且给粮食补贴、籽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还给入保险等等。我们农民心里高兴,种起地来愈发信心十足。随着农产品价格持续看涨,我们农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村里的人都住上了小二楼,安了上下水,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也是越来越现代化。”
  国家是想着法子帮农民致富,农民的钱袋子眼看着鼓起来了。白继军家5年前年纯收入仅4万元出头,2012年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今年,白继军家的收入估计要达到12万元左右。
  腰包越来越鼓的白继军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原来没车的人家买了车,原来有车的人家换了车,看得我也心痒痒,去年我就有个心愿,一定也要买辆车,咱也嬲嬲。”
  “那还等什么,现在秋收下来了,钞票也揣兜里了,你的愿望可以实现了啊。”记者打趣。
  “呵呵,我的愿望上个月就实现了,我早就花了11万块钱把车开回家了。现在在车库里停的了。”说完,白继军打开了自家的车库,只见一辆白色的起亚K3正静静地停在里面。
  小康村共有50户人家,且年龄结构主要以青年人为主,所以大部分青年人只要自己手头有富余钱就有购车的打算,现在村里有一半的农民已经有了私家车,今年秋收下来,又有十几户农民要买车,这样,到了年底,我们村大约有七成左右的农民都会开上私家车。
  “买车的愿望实现了,这回没愿望了吧?”记者问。
  “愿望多了去了,我希望来年的种子、化肥、地膜的价格别太高,来年年景好。”白继军的愿望很简单,“还有就是,希望政府给协调改造一下高低压线路。我们村里的线路早就老化了,有时候电压不够,抽不上水,就会延误农时,直接影响我们的收入啊。记者同志,你赶紧给政府反映反映,整改了线路我们全村人过冬时,挨家挨户请你吃猪肉烩酸菜。”白继军眯着笑眼看我。
土地是农民的根。农民的愿望总是离不开地。我终于明白,守着土地的农民,就是守候着收获,享受着幸福。
  “那是当然,我把稿子发在《巴彦淖尔日报》上,市领导都会看到,不愁给你整改不了线路,不过到时候吃猪肉烩酸菜,我不能一个人吃,我要领家属,一个人吃不回来。”
哈哈哈……
  我话音一落,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那笑声,将这个农家小院装扮得更加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