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文章作者:蓟县农家院网][打印时间:2025-7-11 6:09:17][字号:18px/14px/12px][颜色:■■■■■■][中文繁体] |
农家女与农家乐 |
在平凉城区,说起农家乐,人们就会想到崆峒镇;到了崆峒镇,一说农家乐,村民们就会谈到杜秀玲——崆峒镇农家乐餐饮经营女能手,她开办的“农家土菜庄”是崆峒镇第一家“农家乐”。10年来,杜秀玲的餐馆从开始100多平方米的几间砖瓦房发展到现在经营面积600多平方米的“龙头级农家乐”,员工也由最初的4人增加到26人,她经营的“农家土菜庄”年创收30余万元,员工年收入18000元,杜秀玲经营的农家乐不但让自己致了富,而且还解决了村里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1990年,杜秀玲和丈夫开始经营小卖部,商品大多是些生活日用品,那时寨子街村街道人流少,小卖部只能勉强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后来她一边经营小卖部,一边尝试和丈夫做草药生意维持生活。1996年,杜秀玲的公公病逝,婆婆身体也不太好,家里的生活负担愈发沉重。杜秀玲遂在之前经营小卖部、收购药材的基础上又开始经营化肥、种子农资供应。到农忙时期,丈夫常常送农资到田间地头,帮着给人扛化肥,遇到群众没有现钱,他们就先给欠着,有时候也把化肥等物资换成粮食拉回来。但是,这些小生意一直无法让杜秀玲家彻底改变贫困的面貌。经过多方考察,杜秀玲关掉了所有的生意,在家办起了崆峒镇第一家农家乐,她想自己冒险先试一把,利用崆峒镇的旅游资源优势,将寨子街变成农家乐一条街。 然而,缺乏经营餐馆经验的杜秀玲,一开始无从下手,尽管她和家人起早贪黑地干,但是生意并不太好。她认真分析原因,认为餐馆生意不好的最大因素是饭菜味道不可口。随后她决定高薪聘请有经验的厨师,她自己下厨给厨师打下手把好饭菜质量关。随着饭菜质量的提高,她的农家乐生意渐渐地开始好转起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杜秀玲和丈夫的苦心经营下,“农家乐土菜庄”的生意越来越好。每逢周末、节假日,餐馆的客人爆满,很多客人常常从城里赶来却因没有座位而怏怏离去。看到这样的情况,杜秀玲和丈夫有了大胆的想法,想扩大经营规模。但是他们缺乏经营资金,就在杜秀玲一筹莫展,打算放弃时,崆峒镇农家乐协会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帮她争取到一笔资金,加上自筹的资金,“农家乐土菜庄”得以成功扩建。如今,杜秀玲的农家乐经营面积已经达到了600多平方米,每年固定员工26名,可以同时容纳200多人就餐。看着每天络绎不绝前来品尝农家菜的客人,看着村里的留守妇女在农家乐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杜秀玲感到无比欣慰。 在杜秀玲的带动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崆峒镇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开始发展庭院经济,杜秀玲主动上门给村民讲述开办农家乐的经验,鼓励支持有意愿干餐饮的村民,帮助他们走上富裕道路。目前,崆峒镇的农家乐已发展到30多家,农家乐已成为崆峒镇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如今杜秀玲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她的努力和成绩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她经营的农家土菜庄被崆峒区旅游局评为二星级农家乐,她个人当选为崆峒区人大代表,先后被市、区妇联评为致富女能手、三八红旗手,2007年被团区委评为“十佳青年创业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