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文章作者:蓟县农家院网][打印时间:2024-12-22 22:10:00][字号:18px/14px/12px][颜色:■■■■■■][中文繁体] |
农家乐休闲旅游:如何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在象山县定塘镇沙地村,挂着上海牌照的旅游大巴已经成为村民的“老朋友”。这个坐落于大明山脚的小村庄,从2009年开始,陆陆续续办起了55家农家客栈,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平均每天要接待300名游客在此吃饭、住宿。
一手办起农家客栈的村党支部书记郑经柱介绍,从2006年开始,沙地村逐步发展起1000余亩的观光农业,建成葡萄、草莓、果园三大基地。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游客,农民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一段时间过后,他发现如果能就地解决这些游客的食宿问题,变“过路经济”为“宿夜经济”,农户的收入还能大幅提高。 2009年年初,该村组织18户农户赴安吉、长兴等地考察,尝试建设农家客栈。“刚开始,农户的积极性并不高,一是因为装修、改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二是担心建好了没有生意。”郑经柱说,“我们提出‘农户出资、集体补贴’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装修一间补贴7000元,总共发了100万元的补贴金。” 2011年4月18日,8家农家客栈率先开门营业。短短8个月时间内,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营业收入180万元。有了致富典型,农户建设农家客栈的热情高涨。目前,全村共有农家客栈55家,客房620间,床位1370张。去年,该村农民纯收入13162元,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较2005年增长30倍。 “现在整个村庄围着乡村旅游转,三分之一村民经营农家客栈,三分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三分之一从事服务业。”郑经柱说。 无独有偶,位于奉化西南端的大堰镇目前已开辟10多条徒步线路,每年有几万人前来登山观景。如何留住这些“过路客”成为当地干部和村民日思夜想的课题。 大堰镇注册了“一路上”品牌,对乡村客栈统一包装、统一管理,实行连锁经营,并给每家客栈提供10万元补贴和无息贷款。今年3月底,首批11家乡村客栈开业,分布在大堰、西畈、常照等3个村,可一次性接待上百人入住。 “一个多月的时间,营业额就有20多万元。”大堰镇党委书记王剑波说,大堰的风光和有机农业吸引游客,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带动农产品销售和村民就业,这是很好的良性互动。“大堰是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在夹缝中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很好的出路。因为登山族多是年轻人,镇里正考虑把建设风格调整为更适合年轻人的青年旅舍,相信到时候生意会更火爆。”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推动力之一。余姚“九龙湾乡村庄园”向当地村集体租地,每年支付20多万元,聘用100多名农民种植水果、蔬菜,年消费当地农产品6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农户。 观光流带动了产品流,农家乐周边绿色产品、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农家乐成为农民“四季不断”的收入来源。 业内专家表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把农业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有效结合在一起,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变单纯卖产品为既卖产品又卖享受、卖体验还卖风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统计数据显示,全市126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点)吸纳从业人员1.3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3万余人,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60.1%。 采访中记者发现,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为解决农村融资难题,相关部门在想方设法地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一家一户办不了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配套项目,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农家乐“姓”农、“兴”农,坚持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的方向,避免农家乐经营利润大头流入商人腰包,防止以发展农家乐为名圈土地、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