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文章作者:蓟县农家院网][打印时间:2025-7-7 18:56:38][字号:18px/14px/12px][颜色:■■■■■■][中文繁体] |
“农家乐”乐出旅游新产业 |
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随着“五一”小长假的来临,晋城旅游不断升温,各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也日渐红火起来。从4月23日起,记者通过连续几天的采访,发现“农家乐”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农家乐”乐出农村新面貌 “农家乐”是伴随旅游业发展起来的新产业,近年来,晋城市不断发力的转型跨越发展,使得旅游文化产业迅猛崛起,也使得“农家乐”的发展呈现出燎原之势。据该市旅游局统计,全市“农家乐”已达千余家。其中,星级以上234家。 令人高兴的是,当初作为“副业”的农家乐,如今,已成为助推农村发展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4月23日,在陵川县夺火乡,记者了解到,该乡最初的“农家乐”,是村民对自家小院进行“改装”后形成的,只能为游客提供简单的就餐和休息。 但是,随着旅游升温,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游客期盼提升服务的呼声,使得简单的“农家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时间,村民们有的翻新旧房,有的盖起新房……随着新“农家乐”的兴起,村容村貌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巨变。 其实,陵川县夺火乡“农家乐”的变化,只是晋城市“农家乐”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晋城市,随处可见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时尚现代的“农家乐”。昔日灰头土脸、荒僻冷清的农村,如今已换上了“新装”。 “农家乐”乐出农业新出路 凡是去过“农家乐”的游客都知道,刚开始,“农家乐”提供的饭菜品种都比较单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农家乐”,早已打破窠臼,饭菜的质量和品种都极大地丰富了起来。 4月24日,在晋城市城区洞头村的“农家乐”,记者看到,农家土鸡、山味野兔、地皮菜炒鸡蛋、拌野菜等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应有尽有。陵川县马圪当乡的“农家乐”还向游客出售大红袍花椒、虹鳟鱼、核桃、木耳等当地的绿色食品和土特产品。陪同记者采访的当地干部说:“现在的"农家乐"不再仅仅局限于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已经扩展到购物、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 据了解,陵川县双底村的“农家乐”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积极参与村内规划的“百果园”、“百枣园”等采摘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0里的花果长廊。可以说,“农家乐”的规模拓展,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的迅猛发展。 目前,晋城市已有302个村被列入我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山水为形,文化为魂。借助“农家乐”这个平台,一些农村的工艺饰品也走俏市场,成为游客抢购的热门货。比如“孙军伟”布贴画、“田东方”剪纸、“鸣鹿”根艺等。毫无疑问,旅游、文化和“农家乐”的紧密融合,在打造旅游新亮点、提升旅游品味的同时,也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家乐”乐出农民新收入 4月25日,记者在陵川县凤凰村采访,说起“农家乐”,该村的靳先生难掩心中的喜悦:“不用外出打工,不用下地干活,守着家就能挣钱,"农家乐"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晋城市城区洞头村“青草地农家乐”的主人滔滔不绝:“以前,我们的收入全靠种地和打工,收入不高也不稳定,旅游热让我们看到了"农家乐"”的商机,也找到了增收的新出路! 为大力发展"农家乐",村里适时提出了"美了山庄、富了农民、乐了旅客"的发展理念,主打"农家乐、生态游"。五年来,全村涌现出13家"农家乐"、6家特色餐饮摊点,一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2600元增长到9160元,使洞头村由昔日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晋城市远近闻名的"最美乡村"。” 提起“农家乐”刚创办时的情景,陵川县马圪当乡武家湾村“农家乐”的肖先生也是一脸的兴奋:“一开始,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就怕赔钱。后来,听说政府十分支持"农家乐"的发展,还给5万元的贴息贷款,再看到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就壮着胆干了起来。几年下来,觉得这条路咱确实是选对了!” 据了解,为扶持“农家乐”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晋城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高平市神农镇为羊头山景区的20多家“农家乐”每家补贴3-5万元;针对相对比较集中的“农家乐”,泽州县成立“农家乐”合作社;珏山景区免费为周边“农家乐”进行了客房管理和烹饪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蟒河景区成立了“农家乐接待中心”,出台“农家乐”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晋城市还制定了《农家乐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规范“农家乐”建设,促进全市“农家乐”的良性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