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天气变暖,农家院渐旺
   大地回春,天气逐渐变暖,出门春游的市民们也逐渐多起来,尤其是蓟县的一些农家旅游非常红火,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很多厌倦都市生活的城里人专门赶到这“世外桃源”般的农家院享受周末的闲暇时光。赏田间景、闻桃花香、吃农家饭、听金鸡报晓、采瓜果蔬菜,相当多家长也特意带着孩子到农家一游,品尝简单清淡的饭菜,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然而,当大家肆意放松消减疲劳情绪时,一些棘手的问题也伴随而来,为本来轻松的假期增添了很多不愉快。近日,早报接到众多市民投诉,部分市民在农家乐游玩之时受到了消费陷阱的严重欺骗。

  乱象丛生

  入住后感觉“上了贼船”

  早报近日接到的投诉大多来自农家乐自助游,其中,一些常见的消费陷阱也存在其中。农家乐消费中,吃饭是最主要的一项活动,然而“霸王条款”多、“算错账”等却成惯用伎俩用以欺骗百姓。许多农家乐推出自己采摘自己做饭的活动,然而,当大家兴致勃勃地下田采摘完果蔬后,老板的结账方式却又与之前说好的大相径庭,因此大家只能在多掏腰包来买下自己摘来的高价瓜果蔬菜。

  除去吃饭,住宿也是旅游中的重中之重,许多周末自驾出游的家庭并没有选择当天回家,而是选择在蓟县当地休息一晚,带孩子更多体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这一住可是出了大麻烦,众多市民投诉,感觉自己“上了贼船”,可又力量弱小不能拿出有利的“武器”与之抗衡。其实大家遭遇的许多问题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可是当身处环境之中,自己却很难及时发现这其中的问题。

  蓟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也通过本报向广大读者发布几类农家院消费维权热点:农家院服务通常是一天三顿饭加一晚住宿,价位高低不等。由于经营者提供的饭菜的种类、品质、数量等方面不能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值,造成消费者不满,产生纠纷。原因有的是经营者因蛋肉、蔬菜时价变化,成本增加,为保证利润而调整菜品;有的是经营者随意性强,不经沟通便擅自改变菜品,造成消费者不满;有的是预定项目发生变化,经营者不合理收费造成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