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旅游局依据城关区委《“为民心贴心富民手拉手——干部下基层开展十大帮扶行动、落实百项惠民任务”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访民情、解民忧,针对“农家乐”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农家乐经营者转变经营理念、改善经营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营业收入,起到了明显效果。
考察培训,提高农家乐经营水平
为借鉴农家乐休闲旅游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水平,城关区旅游局免费组织辖区60户农家乐代表赴西安及周边市县考察乡村旅游。他们还特别邀请亚太十大金牌培训师——刘逸舟老师为辖区农家乐经营者进行培训。刘老师重点围绕城关区农家乐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出路等方面给大家做了系统的培训。案例丰富、语言犀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以此同时,他们还组织辖区农家乐经营户相互交流经验。今年4月,召开以“发展乡村游同走致富路”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会,分别邀请兰山农家乐协会会长李厚福、南苑山庄经理宿睿、挪维森林生态园经理滕利、玉泉山庄经理段丽君等代表交流经验,辖区农家乐代表70多人参加。
通过这种“考察+培训+交流”的帮扶模式,为农家乐经营户增长了不少见识。在回访中感到通过参加培训的“农家乐”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营意识也有了新的理念和创意,管理也有了程序化和制度化的提升。
评星定级,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
通过星级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创建方面的帮扶,帮助辖区农家乐经营户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方面有大的提高,接待游客人数不断上升,经营收入较往年有了明显增加。
根据《兰州市“农家乐”旅游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暂行)》、《兰州市“农家乐”旅游星级标准(暂行)》、《兰州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以及《甘肃省旅游局关于创建旅游示范乡(镇)专业旅游村星级农家乐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在农家乐业主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对辖区农家乐进行星级评定工作。截至目前,辖区共创建星级农家乐130户,其中伏龙坪街头营村70户、民族村24户、二营村两户、三营村5户、红沟村1户、东岗街道大洼山村6户,青白石大浪沟村1户,两山绿化承包单位休闲山庄21户。经农家乐业主及相关街道、农家乐协会自评,市、区旅游局最终评定为:五星级农家乐3户,四星级农家乐9户,三星级农家乐17户,二星级农家乐101户。
扶持发展旅游示范村。城关区旅游局工作人员联合相关街道,积极与农家乐比较集中的头营村、民族村、大洼山村等三个村委会负责人进行沟通,从道路硬化、星级农家乐创建、周边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培训、标示标牌制作、村容村貌改善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以上三村均达到《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的各项要求。
以奖代补,扶持农家乐提升档次
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向辖区农家乐协会、村委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今年,城关区旅游局给兰山农家乐协会、大洼山农家乐协会、民族村委会各给予两万元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旅游示范村创建、农家乐协会筹办、标示标牌的制作、维护等。
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向辖区重点农家乐
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今年扶持重点农家乐在环境改善、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费用共计22万元,并鼓励有条件的农家乐新建、改造农家乐旅游厕所,提升经营档次。2012——2013年,全区20多户农家乐共新(改)建农家乐旅游厕所31座,总投资约160万元,建筑面积568平方米,提供厕位总数137个。
通过这种“以奖代补”的帮扶模式,使辖区农家乐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扶持重点农家乐改善经营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农家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城关区旅游局累计投入50多万元,通过考察培训、星级评定、以奖代补资金等多种帮扶模式,农家乐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农家乐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周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从而规范了农家乐的经营行为,活跃了乡村旅游市场,增加了农家乐营业收入。2013年截止到9月底,接待乡村旅游人数60.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6.5%;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91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