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章 详 细 内 容 |
|
|
|
办公室“搬”进了农家院 |
|
|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字号:18px/14px/12px][颜色:■■■■■■] |
6月29日上午9时20分,记者来到林甸县花园镇采访。不巧的是,十多个办公室,近一半的门锁着。
“李书记呀,下村了。”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镇长和主管农业的副镇长一早也去农户家了。”工作人员又说。
花园镇共有镇村党员干部80多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镇里实行“一线工作法”,即每名镇干部联系2个屯,包1户群众;每名村干部和“两委”成员联系1个屯,包10户群众。所包户必须是贫困户、五保户、种养大户、信访户,同时将“连心卡”发到包户手中,上面写着干部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农民有事儿可以直接打电话。
镇党委副书记黄志超给记者拿来一摞镇干部下乡日志,里面详细记载了服务对象和联系情况。
今年年初,村民高中军打算建一个奶牛牧场,但办理审批手续需要到县里六个部门申请,还要有规划、设计图纸等一系列程序,高中军看了后头都大了。这时,他想起了镇党委书记李作海,寻思李书记或许能帮上忙。
“李书记,我想建一个牧场,但具体细节和手续整不明白。”高中军拨通了李作海的电话。
“建牧场,好哇。别急,我帮你找个明白人。”放下电话,李作海帮高中军详细询问了建牧场的相关手续以及后续工作。
三个月后,高中军申办牧场的相关手续全部合格、齐全,顺利开工建设了。
事后,高中军逢人便讲李书记如何没架子,帮他办手续的事。要是他自己跑,怎么也得花半年时间。
看到镇领导亲自出马解决问题,乡干部再下乡时,村民的疑虑都解开了,有心里话也愿意跟干部们交流了。
|
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 作者:蓟县农家院网 整理日期:2014-7-4 |
[文章浏览:910][留言反馈][打印文章] |
|
|
|
|